减隔振(震)行业需求主要集中在轨道交通、建筑、工业装备等下游领域,市场需求方主要为业主方或施工方,业主方指地铁公司、房地产公司、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为学校、医院)、能源供应企业等减隔振(震)产品的最终使用方,施工方指负责主导工程项目的整体建设、对项目的施工和质量承担全面责任的工程承包商。
随着城市轨道密度提升、各类建筑竣工及使用、以及工业装备高速发展,国家对噪声与振动污染防治提出了更高要求,推动减隔振(震)市场需求增长。同时,地震与振动带来的安全问题关乎人民生命健康及财产安全,受重视程度逐渐提升,进一步扩大了减隔振(震)市场需求。减隔振(震)行业受国民经济波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国家产业政策、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及下业需求等因素影响而呈现一定的周期性特征。
我国减隔振(震)行业的上游参与者主要是原材料供应商,其中包括钢材供应商、橡胶材料供应商、其他原材料供应商等;下游是减隔振(震)应用领域参与者,主要包括轨道交通、建筑以及工业装备等行业的企业及业主方。减隔振(震)产品供应是减隔振(震)行业的中间环节,承担连接上游原材料供应与下游减隔振(震)产品需求的关键作用。随着减隔振(震)行业在技术、客户需求等方面变革,减隔振(震)产品供应商为下游轨道交通、建筑以及工业装备等行业的企业及业主方提供多元化、定制化产品及相关服务,是保障公众安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和谐安宁生活环境需要的重要一环。
我国减隔振(震)行业的上游为原材料生产企业,主要原材料为钢材、橡胶、其它原材料等。钢材主要包括钢板、圆钢、H 型钢、角钢等;橡胶指各类橡胶材料包括天然橡胶、合成橡胶等;其它原材料指聚氨酯、工程塑料、胶黏剂、阻尼剂以及水泥等。
原材料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减隔振(震)产品品质。目前,我国上述产业已基本发展成熟,可满足中国减隔振(震)行业生产制造的原材料的供应。以主要的原材料钢材为例纳米体育在线,我国近年来钢铁产量均位于世界第一,部分重点钢铁产品质量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钢铁行业发展有利于我国减隔振(震)产品质量提升和原材料保障,进一步推动我国减隔振(震)行业发展。原材料价格波动也将直接影响到减隔振(震)产品的生产成本。近年来,上业原材料价格变动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导致我国减隔振(震)行业的成本亦有所波动。
我国减隔振(震)行业的下业主要为轨道交通、建筑、工业装备等行业,我国减隔振(震)行业的市场景气状况与下业的发展呈正向相关关系。一方面,受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程加速、建筑类型复杂、国家政策支持以及工业装备不断创新发展等因素影响,下业迅速发展,对减隔振(震)需求不断提升,成为我国减隔振(震)行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另一方面,随着下游市场开拓及发展而不断产生的减隔振(震)需求将推动减隔振(震)行业持续研发新的技术和产品,同时持续提高的减隔振(震)行业技术水平促进下业进一步发展。总体来看,受益于下业规模增长,减隔振(震)行业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减隔振(震)行业的发展将进一步满足下业减隔振(震)需求,推动下业发展。
减隔振(震)行业在生产过程中跨越结构力学、土木工程技术、材料技术、专业施工技术、加工技术等多个专业领域和学科,对人才专业知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专业技术人才培育周期一般需要数年时间,我国减隔振(震)行业存在着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阻碍我国减隔振(震)行业发展。
减隔振(震)行业内项目金额和规模较大,且销售结算周期较长,占用大量流动资金。目前行业内企业融资渠道较为单一,普遍面临流动资金压力。流动资金的缺乏将会增大企业的资金压力,加大银行贷款等融资渠道的使用,从而增加企业的财务费用,不利于企业进一步扩张,阻碍行业发展。
随着我国减隔振(震)行业发展,下游客户对于减隔振(震)产品的实用性、耐用性等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等方面的科技创新将推动减隔振(震)产品持续升级、性能提升。例如,在轨道交通减振领域,钢弹簧浮置板道床系统已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 160km/h 的高速线路中,随着更高时速的轨道交通减振需求提升,钢弹簧浮置板道床系统的性能有望进一步提升;断簧指示器及钢弹簧浮置板在线监测系统等产品运营状态监测和管理方面的产品及技术出现,对于保证减隔振(震)产品运营安全和平稳、降低养护维修成本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未来将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应用。在工业装备减隔振(震)领域,振动控制技术难度高、综合性强,对工业装备减隔振(震)产品要求较高。目前,高精密工业装备在低频工况下的微振控制已达到微米级。随着高精密装备和仪器对生产和试验过程中的环境趋向严格,工业装备减隔振(震)产品振动控制性能将持续改进优化。
随着减隔振(震)技术发展以及产品性能提升,减隔振(震)产品应用场景将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在轨道交通减振领域,随着我国高铁及干线铁路呈现客运高速化和货运重载化等趋势,其振动对路基及桥隧结构的安全运营以及城镇区域造成的噪声影响加大,减振产品应用预计将从城市轨道交通拓展至高铁及干线铁路,应用规模有望提升。在建筑减隔震领域,由于地铁在 TOD 上盖建筑下部穿行,上部物业振动感及噪声较强导致居民居住体验不佳,阻碍了 TOD 上盖建筑发展;在城市土地资源稀缺的背景下,TOD 上盖建筑环境噪声与振动控制重视程度提高,以 TOD 上盖建筑为代表的新型住宅建筑将会加大减隔震产品应用。在工业装备领域,随着工业装备减隔振(震)核心技术被行业内领先企业逐步攻关,预计减隔振(震)产品将加大在核电等安全考验较高的行业应用。
下业蓬勃发展将提高对于减隔振(震)效果的要求,从而进一步推进减隔振(震)技术发展与革新。在轨道交通减振领域,预制式钢弹簧浮置板具有标准化、模块化、工厂化、机械化等优势,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施工污染、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将成为轨道交通减振行业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向高速化发展,高速线路浮置板减振轨道技术、高速钢弹簧浮置板减振道岔技术等高速轨道交通减振技术将进一步应用与发展。在建筑减隔震领域,我国建筑减隔震技术将朝着复合技术方向发展,对 TOD 上盖开发的重视程度增加将会带动震振双控等综合性建筑减隔震技术发展。在工业装备领域,我国领先企业打破了国外核电减隔振(震)技术垄断,实现核电汽轮机组基础减隔振(震)技术自主化,填补了国内核电减隔振(震)技术领域的空白;受益于国家对工业装备的重视以及政策支持,预计工业装备关键减隔振(震)技术将陆续实现国产化和自主化。
我国减隔振(震)行业正处于逐步走向成熟发展阶段,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将是未来中国减隔振(震)行业主要发展趋势之一。由于轨道交通减振项目投资大、周期长、难度高,对减振企业技术、资金等实力有严格要求,中小企业难以参与竞争;同时下游轨道交通建设行业以大型国有工程施工企业为主,行业内整体客户数量有限,因此轨道交通减振行业集中度预计将进一步提升。2021 年,国令第 744 号《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的发布意味着在国家政策层面上,地震监视防御区及高烈度地区的八大类建筑必须使用减隔震措施,推动众多企业进入建筑减隔震行业,行业处于快速增长期。短期而言,行业内竞争将日趋激烈;长期而言,因建筑减隔震行业对技术和资金的要求门槛较高,预计技术储备及资金储备较弱的企业将逐步出清,市场份额将呈现向头部企业集中的趋势。工业减隔振(震)行业竞争格局较为分散,行业参与者众多,但在核电设备基础减隔振(震)等技术要求较高的领域,由于较高的技术壁垒以及市场准入壁垒,不具备技术实力或未获得认证的企业将会被排斥在市场之外,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减隔振(震)行业在生产过程中跨越结构力学、土木工程技术、材料技术、专业施工技术、加工技术等多个专业领域和学科,对人才专业知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随着下业发展,减隔振(震)需求升级将导致产品性能更迭的需求不断增加,需要大量研发人员投入及人才储备。此外,减隔振(震)从设计、生产到安装整个过程十分复杂,需要有具体项目运作经验的人员进行把控。缺乏大量复合型人才储备的市场新进入者,将难以适应本行业的竞争。
减隔振(震)行业在包括产品核心功能性设计、应用型研发能力等方面均有较高的技术壁垒,需要企业具有丰富的技术与人才储备。缺乏成熟技术或产品性能无法满足下游客户需求的新进企业将难以适应本行业的竞争。另一方面,减隔振(震)产品需要考虑到经济性、施工便利性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因此,产品前期的设计和后期安装指导及维护等技术服务也尤为重要。对于行业新进入者,技术研发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需要较长时间积累。新产品从设计到正式投入使用周期较长,行业新进入者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减隔振(震)技术的突破和应用,因此技术能力将构成行业进入壁垒。
减隔振(震)行业内头部企业经过多年技术研发及积累,实现了相关技术和产品的自主创新,开发了独立的技术路线,形成以自主知识产权为基础的专利布局,并重视创新及创新成果的保护。对于行业新进入者,难以突破现有头部企业构建的专利壁垒,产品创新及发展空间十分有限。
减隔振(震)行业具有投资规模较大、周期较长的行业特征,对新进入者具有较高的资金壁垒。减隔振(震)项目营运初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成本投入,同时,由于工程项目体量较大、单笔合同金额较高、销售结算周期较长等因素,占用企业大量流动资金。因此,资金实力较弱的企业难以参与竞争。
减隔振(震)产品涉及到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下游客户对减隔振(震)厂商有着较为严格的挑选程序,一般只有规模较大、具有丰富的项目成功经验、品牌知名度高的供应商才能进入其投标程序。此外,下游客户通常会与此类厂商建立较为稳固的长期合作关系,形成较高的品牌忠诚度。经过多年发展,行业内优势企业已在市场中形成良好的品牌口碑,在业务发展过程中也不断契合下游客户需求进一步优化产品,借助业务积累成功应用案例。而新进入者由于没有品牌知名度以及成功案例积累,市场开拓方面会遇到较大障碍。因此,本行业具备较高的品牌壁垒。
更多行业资料请参考普华有策咨询《2023-2029年减隔振(震)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同时普华有策咨询还提供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报告、十四五规划、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纳米体育综合纳米体育综合纳米体育综合